ARMYDA-ACS多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围术期的药物治疗对主要心脏事件(MACE)能够产生显著影响。β-受体阻滞剂(BBs)、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阿托伐他汀显著减少30天内发生的MACE(OR值分别为0.75、0.88和0.12),使相对风险显著降低。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除他汀类药物、ADP受体拮抗剂应用显著增加外,BBs的应用在原来已较广泛的基础上更加充分,无疑对改善预后起了重要作用。
PCI围术期不使用BBs的风险
少数几项研究观察了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原发性PCI的长期预后。长期病死率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年龄是影响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外,术后未用BBs者的长期病死率显著增加。Juliard等对228例STEAMI患者的研究结果发现,平均随访(497±640)天,术后2年和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4.46±0.02)% 和(86.86 ± 0.06)%,多元分析结果表明:除年龄增加死亡的风险(RR 1.09 /年;95% CI:1.03~1.16)外,未使用BBs者相对风险显著增高(RR 6.5;95% CI:1.97~21.47),且不依赖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两个独立的后期病死率的预测因素 。
AMI患者原发性PCI前静脉应用BBs的效果
既往研究表明,未溶栓的原发性PCI患者,在再灌注治疗前使用BBs可提高生存率,但对于AMI前已经长期口服了BBs的患者,其效果如何,值得关注。Halkin等完成的CADILLAC研究, 对2082例AMI者随机给予倍他乐克5 mg/5 min i.v., 共3次(n=1136)。结果与未给予倍他乐克的对照组(n=946)比,术后30天的病死率为1.5% vs. 2.8%(P=0.03)。在静脉注射倍他乐克的患者中,其中此次AMI前未接受BBs治疗的患者效果更显著(P=0.007),而此次AMI前已经接受过BBs治疗者则效果不显著(P=0.47)。对于此次AMI前已经接受过BBs治疗者,用与不用倍他乐克静脉注射者术后1年的生存率为96.3% vs. 95.1%(P=0.15)。表明在AMI前未用过BBs者,在AMI后行直接(原发性)PCI前静脉注射BBs可促进心肌恢复、降低术后30天的病死率。
在PCI中冠状动脉内注射BBs的效果
Wang等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在PCI过程中对150例中的75例通过冠状动脉内注射普奈诺尔,与安慰剂组(N=75)对照比较术后24h心肌坏死的生化标志物升高程度和术后30天的临床转归,结果发现:安慰剂组PCI后血CK-MB和TnT升高3倍者分别占36%和33%,而用药组仅17%和13%(P=0.01;P=0.005);术后30天安慰剂组复合终点(死亡、操作后发生的MI、PCI后住院期间NQ-MI「原文如此」或TLR)为40%,用药组仅18%(HR 2.14;95%CI:1.24~3.71,P=0.004)。从而,认为PCI中从冠状动脉内用BBs具有心肌保护作用、显著减少PCI操作所致MI的发生率,改善短期内临床转归。但类似的研究较少,具体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总体病情和耐受状况而定。
BBs改善预后的效果
BBs能否改善AMI患者的预后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一项源于PAMI-2、PAMI- noSOS、Stent-PAMI和Air-PAMI的研究。共对2442例AMI患者的临床、影象资料和转归分析,在成功的原发性PCI后使用BBs组(n=1661)与未使用组(n=781)比较,6个月时的病死率(2.2% vs. 6.6%, P<0.0001)、包括死亡、再次MI、因缺血需TVR的MACE率(14 vs. 17%, P=0.036,OR 0.43;95% CI: 0.26~0.73, P=0.0016)均显著降低。BBs疗法是降低高危亚组6个月事件率的独立因素:在LVEF≤50%组的死亡(OR 0.34;95% CI:0.19~0.60, P=0.0002)、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的死亡(OR 0.26;95% CI:0.14~0.48, P<0.0001)和MACE率(OR 0.57;95% CI:0.41~0.80, P=0.0011)均显著降低。
PAMI研究(n=2537)表明,在AMI原发性PCI后使用BBs显著减少住院期间的死亡(1.3% vs. 3.7%,P= 0.0035),同时显著改善术后1年的病死率(OR 0.43; P<0.001)。Chan等对4553例中的2056 例(45%)在成功的PCI后使用BBs,结果在术后30天的病死率由1.3%下降至0.8%,术后1年的病死率由6.0%降至3.9%,表明远期效果非常显著,认为BBs疗法是PCI后1年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Jaber等对8465例共10 060次PCI 操作的研究发现,在成功的PCI后长期的二级预防中,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他汀类)、BBs和ACEI这四类药物愈充分,改善远期转归的作用愈显著。在CABG后坚持使用BBs的远期效果类似于接受PCI者。BBs疗法有利于改善远期转归。CRUSADE研究通过对全美509所医院2001-2004年的72 054例由CK-MB或TnT升高确定的NSTE-ACS患者24h内使用BBs的结果进行评价,其中59 442例(82.5%)在24h内接受紧急发现,对有心力衰竭、心率快、有过PCI史者能显著降低其风险(P<0.0001)。这些患者能够很好地耐受BBs治疗。为改善PCI的质量,呼吁对上述患者由非心脏科医师在入院前尽早予以BBs,而不是入院后由心脏科医师给予。
总之,BBs在PCI围术期的效果显著,有助于减少死亡和MACE。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有适应证的患者使用BBs仍远不充分,大约近50%的患者未能获得应有的BBs治疗,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