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9~21日,第九届临床心血管病大会(CCC)暨第十五届冠心病介入沙龙(CISC)于北京召开,在挑战CTO专场,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张奇教授发表“如何评估侧支,哪些可用于逆向PCI”专题讲座,结合实践病例展示使参会者对于侧支评估及选择适宜侧支进行逆向PCI有更形象和深入的了解。
编者按:2018年1月19~21日,第九届临床心血管病大会(CCC)暨第十五届冠心病介入沙龙(CISC)于北京召开,在挑战CTO专场,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张奇教授发表“如何评估侧支,哪些可用于逆向PCI”专题讲座,结合实践病例展示使参会者对于侧支评估及选择适宜侧支进行逆向PCI有更形象和深入的了解。
冠状动脉血管闭塞后形成一定的侧支循环。其中,前降支闭塞后的侧支形成途径(见图1)约50%为右冠后降支-间隔支-前降支,26.8%为右室支-前降支,其他途径还包括钝缘支(回旋)-对角支、对角支-前降支远端、右房支(右冠)-前降支、前降支近端-远端等。左旋支闭塞后的侧支形成途径则以对角支-钝缘支、后侧支-房室沟血管为主;右冠状动脉闭塞后的侧支形成途径则以前降支-间隔支-右冠状动脉后降支、房室沟血管-左心室后支为主。
图1. 前降支CTO侧支形成途径
目前,逆向PCI常用侧支血管包括间隔支、间隔支-间隔支、心外膜-角支、心外膜-心尖部、圆锥支-间隔支和心外膜(钝缘支-角支、角支-角支、右室支-角支)。不同的侧支血管具有不同的特点(图3),螺旋钻形态、长度、可用性、膨胀性等均有差异。
图2.逆向PCI常用侧支血管
图3. 不同侧支的血管特点
逆向PCI治疗选择侧支时需考虑侧支是否连续、导丝的进出将遇到什么困难、扭曲程度、侧支上有无分支、血管大小、并发症(穿孔)概率和是否为唯一侧支血管等问题。理想的逆向侧支血管需要具备以下条件:①入口角度大(>90°),②侧支血管连接清晰,③侧支血管粗大,④侧支无扭曲,⑤侧支血管本身无分支血管,⑥出口角度大(>90°),⑦出口后闭塞靶血管存在一定距离的上行节段(无分叉)。
但现实中的侧支血管常扭曲、存在细小分支、入口及出口角度陡直和出口位于闭塞远端分支等问题。因此,临床实践中应对侧支进行评估选择适宜的侧支血管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例如,选择心外膜侧支血管时要以连续性为基本原则,可选择采用Sion导丝,头端小弯(1 mm/90°),旋转、轻柔推送。此外,不同的心外膜侧支血管,应选择不同的适宜造影体位,导丝通过时应考虑血管大小,警惕并发症,可选择微导管造影缓慢推送导丝及微导管避免过度旋转。另外,若为优势型或唯一侧支提供血管,需事先评估并发症出现时患者的耐受性。选择间隔支侧支用于逆向PCI时应采用良好的造影体位暴露血管行径,通过时还需考虑很多细节问题(如入口成角、扭曲情况),可考虑应用微导管选择性造影,并掌握适宜的导丝通过技巧。
张奇教授最后总结指出,我们应选择哪些侧支用于逆向PCI?具体选择时应同时考虑导丝和微导管的通过,侧支血管需具备连续性,考虑侧支血管具体形态(大小、入口、扭曲、分支及出口等)和并发症概率(穿孔、痉挛、受血血管缺血),并做好并发症(侧支提供血管、侧支血管)处理准备(如侧支供血主支导丝保护、局部栓塞和心包穿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