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0年12月21日,美国卒中协会(ASA)公布了2010年卒中领域的十大研究进展。2011年新年伊始,《国际循环网》精心编辑,及时为您呈现2010年卒中领域十大研究进展的全部内容,精彩不容错过!
编者按:2010年12月21日,美国卒中协会(ASA)公布了2010年卒中领域的十大研究进展。2011年新年伊始,《国际循环网》精心编辑,及时为您呈现2010年卒中领域十大研究进展的全部内容,精彩不容错过!
1.“时间就是大脑”——急性缺血性卒中起病后4.5小时内的溶栓治疗有益,之后给予溶栓治疗可能有害
对八项静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试验受试者的汇总分析发现,tPA的疗效与时间存在强相关关系,起病后几个小时内治疗的益处最大,这进一步支持了以往的发现,另外这一汇总分析首次发现起病4.5~6小时之后给予溶栓治疗会增加死亡率。Pooled analysis of the ECASS, ATLANTIS, NINDS and EPITHET trials – Lancet, May 15, 2010
2.脑血管微栓子清除的新机制
这一研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机制,这一机制称为“栓子溢出”:血管内皮细胞膜通过“投掷”作用,将不能被纤溶酶溶解/清除的微栓子从血管内快速转移至血管周围的基质,使血管再通。Lam, et al. Nature 2010;465:478-482
3.颈内动脉狭窄的非药物治疗——内膜切除术VS.支架置入
大样本的CREST试验头对头地比较了使向大脑供血的狭窄颈动脉再通的两大主要方法:即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外科修复)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血管内置入支架)。总体上来讲,这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相似,但是在年轻患者(<70岁)支架置入看起来更有优势。而在老年患者中,内膜切除术看起来更有优势。以往预先开展的针对三项随机、对照试验患者数据的荟萃分析也支持这些结果。N Engl J Med 2010;363(1):11-23;
4.卒中医疗质量管理——百万病例树立的里程碑
对遵循指南卒中管理质量改善计划最先纳入的、来自全美近1400家医院的100万卒中患者的分析显示,从2003~2009年有10个绩效指标的管理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到2009年,80%以上的患者接受了无缺陷的卒中管理,较2003年提高了接近50%。在进一步开发能够显著改善卒中患者管理的工具和转归结果方面,遵循指南数据库是一个价值不可估量的资源。 Circ Cardiovasc Qual Outcomes 2010; 3;291-302.
5.卒中的十大危险因素
在全球开展的INTERSTROKE研究发现,10个简单的危险因素与90%的卒中风险相关。降低血压、戒烟、增加体育锻炼和实施健康饮食等针对性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全球的卒中负担。Lancet 2010;376,112-123
6.以超声检出卒中高危人群的无症状性脑栓塞
这是一项国际性、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证实通过检出经颅多普勒超声上进入脑血管的无症状性微栓子可以发现一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这些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高,可能从外科手术或支架植入中获益。Lancet Neurol;9(7):663-71
7.卒中的康复——机器人时代的到来
这一随机试验提示,机器人辅助治疗较常规管理可以改善卒中后上肢功能的康复,尽管这些患者仅仅接受了强化的治疗管理。N Engl J Med. 2010;362(19):1772-83
8.动脉瘤基因研究——从理解到治疗
两项新公布的研究观察了动脉瘤的遗传学和治疗,如果动脉壁的球囊样扩张发生破裂或撕裂的话,后果可能是致命的。Saccular颅内动脉瘤位于颅内动脉壁,其出血通常会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死亡。这一在欧洲和日本开展的多中心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了三个新基因,同时证实了两个以往怀疑的染色体位点,这些基因作为预示基因,导致患者易于形成颅内动脉瘤。血管Ehlers-Danlo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导致动脉夹层和破裂,可引起患者早期死亡。这一随机试验发现,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以降低动脉壁的机械应激能够预防Ehlers-Danlos患者的动脉夹层和出血。Nat Genet;2010;42(5):420-5
9.早期降压抑制脑血肿扩大
脑出血占所有卒中的六分之一,是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两项先导性研究发现,在卒中起病后6个小时开始积极降压是可行的,能够抑制脑血肿扩大。目前一些大型试验正在进行当中,目的是观察能否改善患者的最终转归。Crit Care Med. 2010;38(2):637-48
10.运动预防卒中
一项大型研究发现闲暇时的体育锻炼,即使是少量锻炼也能够降低女性的卒中风险。特别的是,行走通常与所有卒中、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的风险相关。Stroke 2010;41(6):1243-50